情何以甚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十一卷总结兼感言,赤心巡天,情何以甚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他拼命去做,去完成不可能的事。

可是拼命也没有用。

在天涯台他熬死的只是季少卿吗?

一起枯萎的还有他的大部分天真。

从那以后他就懂得,他的道理只在他的剑锋之内。

比如灵空殿那个百衲道人,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?

就是那个要夺权灵空殿的人。

姜望一剑就把他杀了。

那时候姜望想的是什么?翻原文可以看到,是“八柄”。

是他在姜述那里看到,下意识学习的生杀予夺。

他不自觉地对姜述产生了某种依赖,敬佩,像孩子以父亲为老师那样去不自觉地模仿。当然最后走出他自己的人生。

我想说的是,一个具备真实感的世界,一切都在流动。

变化的不止是性格,不止是认知,还有人物关系。

以姜望和尹观的人物关系为例。

细究起来他们两个对彼此的态度,是随着修为的进步、交情的发展,不断变化的。

一开始尹观杀人姜望只能忍着,尹观拿廉家威胁他,他也只能帮忙打掩护。后来他就开始给地狱无门立规矩,不许随便杀人,尹观也开始顾虑他的感受,再后来理直气壮地欠钱不还……

以姜望和齐国的关系为例。

一开始他对齐国毫无归属感,他到齐国只是因为网友在这里,网友告诉他这里有发展机会,他就来碰碰运气。

所以那会在临淄城外,尹观救了他的命,并以此为条件,让姜望掩护他入城,姜望的底线是“不要伤害重玄胜,不要伤害普通人”。

齐国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里。

但是后来他对尹观——谁让你直呼天子之名?

他一次次为齐国赢得荣誉,赢得功勋,齐国一次次给他支持,在这个过程里,渐渐产生了归属感。他开始认可自己是“齐国人”。

最后离齐是人物自然的选择。

在强杀庄高羡这件不得不走的事件之外,也是主角和齐国根源性的矛盾。

他对姜述有感情,他一直以来的行为逻辑是——你对我好,我对你好,本质上其实是“义”。

但姜述要的是什么?是“忠”。他可以容忍你,恩宠你,封赏你,但你必须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,践行他的意志。

在离齐之后,他们的相处反倒更自然了。因为天子不必再疑,英雄也可以直身。

我必须要承认,在创作上,我对姜望确实过于冷酷。

在人物的权衡中,我常常会选择牺牲主角。

我总是想着,还有很长的地方写主角呢,先紧着其他角色帅一下。我总是想着,姜望这么坚强,他可以承受的……

比如在山海境,为了勾勒方鹤翎的人物弧光,为了强化王长吉的魅力,必须要有一个逼出方鹤翎心底呐喊的人,只有姜望合适,而且他确实是出于正义的思考,符合人物逻辑。

比如在伐夏之战,重玄遵在那个时候绝对不能输,如果输了他之前的所有塑造就都成了白纸,重玄遵那句名台词:“我要赢得所有,包括勇气。”也就毫无意义。

那就只能是姜望输。而且确实那时候也打不过。

可能这就是很多人说的“文青病”吧。

我们现在阅读,常常用到一个词,“毒点”。

我有时候看一些网文创作方法论,也常常用到这个词,常常说要如何规避“毒点”。

不要这样写,读者不喜欢,不要那样写,读者不喜欢。

读者好像是非常单薄的一个群体,有一个个简单的标签贴在那里,不喜欢这也不喜欢那。

这些方法论里,考虑的不是剧情应该如何编织,人物应该如何塑造,故事线应该如何碰撞。

考虑的只是,读者“应该”喜欢什么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苍守夜人

二十四桥明月夜

重燃

奥尔良烤鲟鱼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