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门一儒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4章 迁徙突厥人,推背图之大唐帝国,鹿门一儒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结社率等人谋反之事结束了,但是余震不断。

五月初五,李世民刚回到长安,群臣们的奏章已如雪片般飞到李世民的御桌上。大家的意见出奇地的一致:“应借鉴晋朝时期五胡乱中华的历史教训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!突厥人留在黄河以南有非常大隐患,建议将塞南地区的十余万突厥人迁徙到塞北草原。”

还有一些大臣上奏章要求,贞观三年温彦博提议将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,应治其误国之罪,他们普遍认为正因当时将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,才导致十年后结社率谋反的肘腋之患。

李世民看完这些奏章,气愤地说:“朕主张群臣知而不言,勿要言之不尽。温彦博曾在贞观三年建议将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,但是由朕亲自决策而定的,如果大臣因言获罪,以后恐怕是道路以目,无人敢畅所欲言了。况且温彦博已去世两年了,诸位大臣难道还想因此事而将温彦博从坟墓中拉出来鞭尸吗?”

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:

“这几日朕重新把魏侍中在贞观三年的奏章调阅:‘突厥代代作盗为寇,是百姓的仇敌,如今有幸灭亡了他们,圣上因他们投降归附,不忍心将他们全部杀掉,应释放他们归还故土,不可留他们在中国。突厥人衰弱就请求臣服,强盛就叛变作乱,这本来是他们的常性。如今投降的突厥人有十余万人,数年之后,繁衍生息,一定成为心腹之患,后悔不及。晋朝初年,胡人与民众杂居在中国,郭钦、江统都劝晋武帝将胡人驱逐出塞外,来断绝动乱的根源,晋武帝没听从,后二十余年,就出现了五胡乱中华,前车之鉴后车之师!’

朕研读了多遍,深感是魏征所言是字字箴言,只可惜朕当时是以赤诚之心对待突厥人如赤子一般,而疏忽了魏征的谏言,朕现在明白了,中原王朝是树木的根基,四夷乃是其枝叶;割断树根以奉养枝叶,树怎么能生长繁茂呢?朕不采用魏徵的谏言,结社率等人谋反,差一点让朕狼狈不堪。祸由朕之疏忽,朕应下罪己诏。”

群臣一听要下罪己诏,纷纷拜伏于地,高呼:“圣上圣明!主忧臣辱,主辱臣死。臣等未能替圣上分忧,都是臣等之罪。”

李世民听罢,沉默良久,说道:“朕现在已经意识到错了,现在当务之急是将塞南地区的十余万突厥人如何安置问题,避免再出现肘腋之患的事情发生。”

魏征上奏道:“臣还是坚持贞观三年的意见:将这些突厥人驱逐出塞外,以断绝动乱的根源。”

岑文本上奏道:“臣也坚持贞观三年的意见:将突厥贵族封以王侯,以宗室的女子嫁给他们,分割他们的土地,离析他们的部落。他们的权力削弱,势力分散,易于钳制,可以使他们永为藩臣,使边塞永保平定。”

房玄龄上奏道:“臣也是坚持原来的意见: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,分而治之,我们在各个部族设立君长,不相互称臣隶属,国家分离就势弱而且容易控制,势均力敌就难于相互吞并消灭,各自保全,必定不能够与大唐抗衡。”

李世民看到袁天纲站在朝堂上沉默不语,便问道:“袁爱卿,你的意见如何?”

袁天纲急忙出列上奏:“臣在贞观三年实际上内心认同魏侍中的意见,晋朝江统曾向晋武帝提出《徙戎论》,可惜晋武帝不采纳,结果后来五胡乱中华。”

李世民听罢,面带不悦地说:“既然你明知朕当年决策错误,为何不上谏言劝劝朕呢?”

袁天纲吓得赶紧解释道:“臣当时未能劝谏圣上,是因为臣有一点私心:臣当时人微言轻,不敢效法魏侍中一样做圣上一谏臣,这是臣的过错。”

李世民听罢,这才不再生气了。于是他下诏命:

“册封右武侯大将军、化州都督、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,赐战鼓和纛旗;册封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,辅佐李思摩管辖突厥部众。

诏命李思摩与阿史那忠率领黄河以南十余万突厥人渡过黄河,回到漠南地区重建突厥汗国,世世代代作为大唐帝国边塞的藩篱屏障。”

同时,下诏命:“派司农卿郭嗣本赐给薛延陀国书:突厥颉利可汗已然败亡,他们的部落都来归附大唐,朕不计较他们以前的过失,嘉奖后来的善举,待其官员皆如朕手下的百僚,视其部族民众皆如朕之百姓。中原王朝崇尚礼义,不毁灭别人的国家,先前打败突厥,只是因为颉利可汗一人有害于百姓,实在不是贪图其土地和人口牲畜,朕一直想替他们重新立一个可汗,所以将投降的突厥各部落安置在河南以南,听任他们畜牧。如今他们人丁兴旺,户口滋生,朕内心非常高兴。既然朕已答应另立一可汗,便不能失信。今年秋天朕将要派突厥人北渡黄河,恢复其故国。你们薛延陀汗国受册封在前,突厥汗国受册封在后,后者为小,前者为大。你们薛延陀人在漠北地区,突厥人在漠南地区,双方各守疆土,镇抚本族各部落。如有越境劫掠,我大唐就要发兵,各问其罪。”

十余日后,李世民命令派遣赵郡王李孝恭、兵部郎中袁天纲等人来到黄河以南的突厥人聚集地,在黄河边南岸建造祭坛,在突厥贵族、部落首领及众多突厥人的见证下,当众宣读天可汗李世民的诏命,并撤销了原先在黄河以南所设置的化州、长州、灵州等羁縻府州。

李思摩率领突厥贵族、部落首领及众多突厥人均拜伏在地,高呼:

“我们突厥人的子子孙孙、万世万代愿做万王之王──天可汗的奴隶,敬之如父,礼之如天,至死不悔!”

六月十五日,新封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的李思摩在整顿好黄河以南突厥人部落后,率领突厥贵族们一起回到长安向圣上辞行,李世民亲自在齐政殿设宴为他们饯行,

李世民语重心长地对李思摩说道:

“侍弄一草一木,见它繁茂就心中高兴,何况朕对你们突厥部落这些年生养休息,人口繁殖增长许多,朕能不高兴吗?你们父母的坟墓均在黄河以北,现在恢复你的旧国,为你们送行。”

李思摩流着泪,捧着酒樽给李世民祝寿说:

“臣等是本是国破家亡之人,倾巢之下,安有完卵!是圣上保全臣等性命,又扶立臣为新突厥汗国可汗,但愿我们突厥人万世万代长久侍奉圣上。”

阿史那忠是阿史那苏尼失的儿子,李世民平时对他的礼遇很厚,把宗室之女嫁给他为妻。他也流着泪说道:

“臣虽然此去塞外,但是会更加怀念、仰慕中国,请求圣上能允许臣能经常回到长安,进入朝廷侍奉圣上。”

李世民被阿史那忠的赤胆忠心感动了,当场准许了他的请求。

八月十六日,李思摩、阿史那忠率领十余万突厥人、突厥精兵四万、马匹九万渡过黄河,在突厥汗国原来的旧都──定襄城建立牙帐,以防卫大唐帝国的北部边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梨小呆修真记

梅无阙

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,开局遭追杀

着花无丑

替嫁傻妾

颜稣洛

重生三国,我抢了刘备的皇叔

梦随本心

外挂大军阀

很好很强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