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九章 一个文雅的人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无论如何,一个勇敢的人,都是值得敬佩的。

崇祯极其悲痛,立即下令追认曹文诏为太子太保,开追悼会、发抚恤金、料理后事等。

从某个角度讲,曹文诏算是解脱了。但崇祯还得接着受苦,毕竟那几十万人还在闹腾,这个烂摊子,必须收拾。

所以,曹文诏死后不久,崇祯派出了另一个人。

当时的局势,已经是坏得不能再坏了,凤阳被烧了,曹文诏被杀了,皇帝也作了检讨,原先被追着四处跑的民军,终于到达了风光的顶点。

据史料记载,当时的将领,包括左良玉、洪承畴在内,都是畏畏缩缩,遇上人了,能不打就不打,非打不可,也就是碰一碰,只求把人赶走,别在自己防区里转悠,就算万事大吉。

对此,诸位头领大概也是明白的,经常带着大队人马转来转去,有一次,高迎祥带着十几万人进河南,左良玉得到消息,带人去看了看,啥都没说就回来了。

照这么下去,估计高迎祥就算进京城,大家也只能看看了。

然而,一切都变化了,从那个人到任时开始。

对这个人,崇祯给予了充分的信任,给了一个绝后而不空前的职务——五省总理。这个职务,此前只有陈奇瑜和洪承畴干过,但这人上来,并非是接班的,事实上,他是另起炉灶,其管辖范围包括江北、河南、湖广、四川、山东。

参考消息

最后的曹文诏

曹文诏后来自刎,却并非立时断气,难过异常地被抬着,从罗川姬家山一直抬到了罗川北坡胡同沟口方才气绝。他的侄子曹变蛟后来在此二处分立两碑,一为“尽节碑”,一为“绝气碑”。朝廷为他立祠,并追为太子太保。曹变蛟在此后跟随洪承畴四处作战,被保举为副总兵。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中,洪承畴兵败降了清,曹变蛟举家殉国。

卢象的管辖范围

当时全国,总共只有十三个省,洪承畴管五个,他管五个,用崇祯的说法是:洪承畴督师西北,你去督师东南,天下必平!

这个人就是之前说过的第四个猛人,他叫卢象昇。

对大多数人而言,卢象昇是个很陌生的名字,但在当时,这是一个相当知名的名字,而在高迎祥、李自成的嘴里,这人有个专用称呼:卢阎王。

就长相而言,这个比喻是不太恰当的,因为所有见过卢象昇的人,第一印象基本相同:这是个读书人。

卢象昇,字建斗,江苏宜兴人。明代的江苏,算是个风水宝地,到明末,西北打得乌烟瘴气,国家都快亡了,这边的日子还是相当滋润,雇工的雇工,看戏的看戏。

鉴于生活条件优越,所以读书人多,文人多,诗人也多,钱谦益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。

但除此外,这里也产猛人——卢象昇。

所谓猛人,是不恰当的,事实上,他是猛人中的猛人。

但在十几年前,他跟这个称呼,基本是八竿子打不着,那时,他的头衔,是卢主事。

天启二年(1622),江苏宜兴的举人卢象昇考中了进士,当时吏部领导挑中了他,让他在户部当主事。

据史料说,卢主事长得很白,人也很和气,所以人缘混得很好,没过两年,就提了员外郎,只用了三年时间,又提了知府。

到崇祯二年,卢象昇已经是五品正厅级干部了,就提拔速度而言,相当于直升机,而且卢知府人品确实很好,从来没有灰钱收入,群众反映很好。

总之,卢知府的前途是很光明的,生活是很平静的,日子是很惬意的,直到崇祯二年。

这年是比较闹腾的,基本都是大事,比如皇太极打了进来,比如袁崇焕被杀死,当然,也有小事,比如卢象昇带了一万多人,跑到了北京城下。

当时北京城下的援兵很多,有十几路,卢象昇这路并不起眼,却是最有趣的一路,因为压根儿没人叫他来。

卢象昇是文官,平时也没兵,但他听说京城危急,情急之下,自己招了一万多人,就跑过来了。

明末的官员,是比较有特点的,最大的特点,就是推卸责任,能不承担的,绝不承担,能承担的,也不承担,算是彻头彻尾的王八蛋。

卢象昇负责任,起码他知道,领了工资,就该办事。

但遗憾(或者是万幸)的是,卢象昇同志没能打上仗,他在城下待了一个多月,后金军就走了。

当然,这未必是件坏事,因为以他当时的实力,要真跟人碰上,十有八九是个死。

但这无所事事的一个月,却永远地改变了卢象昇的命运,因为这段时间里,他、目睹了一个叫袁崇焕的统帅,如何在一夜之间,变成了囚犯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绝世唐门之天命大反派

香橙大魔王

一日三省吾师

于一画

魔法炼气士

夕外

天魔之引

丁朿

人鱼陷落

麟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