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六章 纯属偶然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翻开史书,你会不禁感叹,崇祯同志的运气实在太差:

崇祯元年,陕西旱灾。崇祯二年,陕西旱灾。崇祯三年,陕西旱灾。

崇祯四年,陕西旱灾……

灾荒之后,没有粮食吃,就是饥荒。

没有粮食吃,就吃人。

对受灾的人而言,吃人,并非童话。

据说当时西北各地的小孩,是不能四处乱跑的,如果没看住,跑了出去,基本就算没了。

注意,不是失踪,是没了。

失踪的意思,是被拐卖了;没了的意思,是被吃了。

据说,当时还有人肉市场,具体干什么买卖,看名字就知道。

说这么多,只想告诉你,这并不是童话,也不是神话,而是真话。

既然有灾荒,朝廷为什么不赈灾呢?

参考消息

《明史》中关于崇祯年间旱情的记载

崇祯元年夏天,畿辅大旱,赤地千里;崇祯三年三月,大旱,崇祯帝亲自祈雨;崇祯五年,杭州等三府从八月开始至十月下旬都没有雨;六年,京师、江西旱;十年,京师无雨、江西大旱;十一年,两京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旱;十二年,畿南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浙江旱;十三年,两京、登、青、莱三府旱;十四年,两京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广、宣大遍地旱。直到崇祯十六年,仍然旱情不止,祈雨不至。

答案很简单,没钱。

此前有个经济学家对我说,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,是没钱。

我表示同意,财政赤字太多,挣得没有花得多,最后垮台。

但他看了看我,说:“我说的没钱,不是没有收入,是没钱。”

有什么区别吗?

然后,他讲了一个小时,再然后,我翻了一个月的经济学,明白了区别。

我很想从头到尾,把我明白的事情告诉你们。但如果这样做,我会很累,你们也会很累,所以我决定,用几句话,把这个问题说清楚。

明朝灭亡,并非是简单的政治问题,事实上,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。所谓没钱,是没有白银。

因为没钱,老百姓就要想办法变卖一切能卖的东西,最后连房子都卖光了,居无定所,就成了流民。在明代,流民问题始终困扰明朝政府。明末农民失业,卖掉土地的极多。民间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找中介人寻求买方,三方在一起议定价格,写成合约,写明业主姓名、卖地原因、土地编号、面积、四至、议定价格、付款方式及买方姓名等。由三方签字画押,加政府官印,合约即可生效。

明朝,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,到崇祯接班的时候,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,而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标志,就是货币。

明朝的货币,是白银。

简单地说,没钱的意思,就是没有白银,没有白银,无论你有多少经济计划,有多少财政报表,都是胡扯淡。

举个例子,陕西受灾,朝廷估算,要赈灾,必须一百万两白银,但是就算你把皇帝的圣旨拿到陕西,也换不来一两银子,因为没有白银,所以无法赈灾。

好了,下一个问题,为什么没有白银。

先纠正一下,不是没有白银,而是白银不够。

为什么白银不够?

这是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,我不太想讲,估计大家也不太想听。但不讲似乎也不行,简单说两句。

用大家都能明白的话说,就是白银有限,朝廷用掉了一两白银,未必能挣回来一两,加上我国人民,素来以勤俭节约闻名,许多人拿到真金白银,不喜欢花,要么存在家里,要么熔掉,做几个香炉、人像之类的,还能美化环境,所以市场上的白银越来越少。

更重要的是,明朝的商品经济实在太过发达,经济越发达,需要的白银就越多,可是白银就那么多,所以到最后,白银就不够用了。这种现象,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通称——通货紧缩。

我知道,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——为什么不用纸币?

很好,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,说明你很聪明。

但我要告诉你,在你之前的六百多年,有人问过这个问题。这个人的名字,叫朱元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绝世唐门之天命大反派

香橙大魔王

一日三省吾师

于一画

魔法炼气士

夕外

天魔之引

丁朿

人鱼陷落

麟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