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三章 阴谋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之所以有人这样告诉我们,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这样认为。

在那一刻,我脑海中的谜团终于解开,所有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,全都连成了一线。

崇祯不该死,因为他是被李自成灭掉的,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里面的分类,是流寇。

而我依稀记得,清军入关时,他们的口号并非建立大清,而是为崇祯报仇,所以崇祯应该是正义的。

弘光之所以该死,因为他是被清军灭掉的,大清王朝所剿灭的对象,必须邪恶,所以,弘光应该是邪恶的。

在眼花缭乱的历史评论背后,还是只有两字——利益。

但凡能争取大明百姓支持的,都要利用,但凡是大清除掉的,都是敌人。只为了同一个目的——维护大清利益,稳固大清统治。

掌握这把钥匙,就能解开袁崇焕事件的所有疑团。

其实袁崇焕之所以成为几百年都在风口浪尖上转悠的人物,只是因为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。

由于清军入关时,打出了替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,所以清朝对这位皇帝的被害,曾表示极度的同情,对邪恶的李自成、张献忠等人,则表示极度的唾弃(具体表现,可参阅《明史·流寇传》)。

因此,对于崇祯皇帝,清朝的评价相当之高,后来顺治还跑到崇祯坟上哭了一场,据说还叫了几声大哥,且每次都以兄弟相称,很够哥们,但到康、乾时期,日子过安稳了,发现不对劲儿了。

因为崇祯说到底,也是大明公司的最后一任董事长,说崇祯如何好,如何死得憋屈,说到最后,就会出现一个悖论:

既然崇祯这么好,为什么还要接受大清的统治呢?

所以要搞点儿丑闻、绯闻之类的玩意儿,把人搞臭才行。

但要直接泼污水,是不行的,毕竟夸也夸了,哭也哭了,连兄弟都认了,转头再来这么一出,太没水准。

要解决这件事,绝不能挥大锤猛敲,只能用软刀子背后捅人。

最好的软刀子,就是袁崇焕。

阴谋的来龙去脉大致如上,如果你不明白,答案如下:

要诋毁崇祯,无需谩骂、无需污蔑,只需要夸奖一个人——袁崇焕。

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干掉的,所以只要死命地捧袁崇焕,把他说成千古伟人,而如此伟人,竟然被崇祯干掉了,所谓自毁长城,不费吹灰之力,就能把崇祯与历史上宋高宗(杀岳飞)之流归为同类。

当然了,安抚大明百姓的工作还是要做,所以该夸崇祯的,还是得夸,只是夸的内容要改一改,要着力宣传他很勤政,很认真,很执著,至于精明能干之类的,可以忽略忽略,总而言之,一定要表现人物的急躁、冲动,想干却没干成的形象。

参考消息

清廷的《明史》诞生记

顺治二年,清廷在御史赵继鼎的建议下开始修《明史》。由于当时史料失散极多,大学士刚林上书请求清廷出重金求购史料实录等。尽管主持编撰的洪承畴等人亦有此想法,但由于当时清廷正忙于跟南明小朝廷做斗争,并致力于消灭各地的反清或反削发起义,清廷财政吃紧,此项建议未被立即采纳。此后断断续续,康熙十八年才真正开始修撰,乾隆四年方正式刊印成册,并由史官向皇帝进呈。从开设明史馆起,到成书共历时九十四年。

袁崇焕诡异的历史地位

而要树立这个形象,就必须借用袁崇焕。

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,把袁崇焕树立为英雄,没有缺点,战无不胜,只要有他在,就有大明江山,再适当渲染气氛,编实录,顺便弄个反间计故事,然后,在戏剧的最高潮,伟大的英雄袁崇焕——

被崇祯杀掉了。

多么愚蠢,多么自寻死路,多么无可救药。

就这样,在袁崇焕的叹息声中,崇祯的形象出现了:

一个很有想法、很有能力,却没有脑子、没有运气、没有耐心、活活被憋死的皇帝。

最后,打出主题语:

如此皇帝,大明怎能不亡?

收工。

袁崇焕就这样站到了明朝的对立面,由于他被捧得太高,所以但凡跟他作对的(特别是崇祯),都成了反面人物。

肯定了袁崇焕,就是否定了崇祯、否定了明朝,清朝弄到这么好的挡箭牌,自然豁出去用,而跟袁督师过不去的人也很多,所以几百年下来,争来争去,一直争到今天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绝世唐门之天命大反派

香橙大魔王

一日三省吾师

于一画

魔法炼气士

夕外

天魔之引

丁朿

人鱼陷落

麟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