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_第十一章 萨尔浒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参考消息

杜松在萨尔浒咸鱼翻身

带着一身出疹子般创伤又“尚气不能容物”的杜太师,连努尔哈赤的枷具都预备好了,不为别的,就为防止功劳被别人分了去。一天之内百余里急行军,连休息都不让,要知道那年头负重可比现在多多了。将士们累得死去活来,还要在杜太师的催促下连夜渡河。杜太师喝了不少酒,趁着酒气上涌,脱了衣服就要走,他的副将赶紧送盔甲上去,太师很牛,不穿。不但不穿,还狂笑着说:老子从军这么多年,从来没穿过,都不知道这铠甲到底有多沉!此时杜太师假想中的囚犯在上游备下的人手开闸放水,明军死伤惨重,杜松怒火中烧,率军追赶,辎重由于渡河困难终于被自家统帅甩在了身后。在这场你追我赶的体力消耗战中,努尔哈赤利用一切机会不停地削弱杜松的战斗力。夜战连场,杜松意料之外地命人点燃火把,于是明军在明,八旗兵在暗,挨打的是哪一方不言自明。在暴雨般的箭矢之下,杜太师力竭战死,两副将战死,明军完败。

后来他升了官,到辽东当上了总兵,可是官升了,脾气一点没改。上阵打仗吃了亏(不算败仗),换了别人,无非写了检讨,下次再来。

可这位兄弟不知那根筋不对,竟然要自杀,好歹被人拦住还是不消停,一把火把军需库给烧了,论罪被赶回了家。这一次是重返故里。

虽说过了这么多年,经历了这么多事,但他的同事们惊奇地发现,这人一点没改,刚到沈阳(明军总营)报到,就开始咋呼:

“我这次来,就是活捉努尔哈赤的,你们谁都别跟我抢!”

又不是什么好事,谁跟你抢?

事实也证明,这个光荣任务,没人跟他抢,连刘綎都不敢,于是最精锐的西路军,就成为了他的部属。

以上四路明军,共计十二万人,大致情况也就是这样。大明人多,林子太大,什么人都有,什么鸟都飞,混人、文人、猛人,一应俱全。

说漏了,还有个鸟人——辽东经略杨镐。

杨镐,是一个出过场的人。说实话,我不太想让这人再出来,但可惜的是,我不是导演,没有换演员的权力。

作为一个无奈的旁观者,看着它的开幕和结束,除了叹息,只有叹息。

参战明军由全国七省及朝鲜、叶赫部组成,并抽调得力将领指挥,全军共十二万人,号称四十七万,这是自土木堡之变以来,明朝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。

要成事,需要十二万人,但要坏事,一个人就够了。

从这个角度讲,杨镐应该算是个很有成就的人。

自从朝鲜战败后,杨镐很是消停了一阵。但这个人虽不会搞军事,却会搞关系,加上他本人还比较老实,二十年后,又当上了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。此外,他还加入了组织——浙党。

当时的朝廷首辅,是浙党的铁杆方从哲。浙党的首辅,自然要用浙党的将领,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,就落在了杨镐的身上。

虽然后来许多东林党拿杨镐说事,攻击方从哲,但公正地讲,在这件事上,方先生也是个冤大头。

我查了一下,杨镐兄的出生年月日不详,但他是万历八年(1580)的进士,考虑到他的智商和表现,二十岁之前考中的可能性实在很小,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都是有可能的。

如此算来,万历四十七年(1619)的时候,杨大爷至少也有六十多了。在当时的武将中,资历老、打过仗的,估计也就他了。

方首辅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
所以,这场战争的结局,也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
万历四十七年(1619)二月二十一日,杨镐坐镇沈阳,宣布出兵。

下令后不久,回报:

今天下大雨,走不了。

走不了,那就休息吧。

这一休息就是四天。二月二十五日,杨镐说,今天出兵。

下令后不久,又回报:

辽东地区降雪,道路模糊,请求延后。

几十年来,杨镐先生虽说打仗是不太行,做人倒还行,很少跟人红脸,对于合理化建议,他也比较接受,既然下大雨延期他能接受,下大雪延期,似乎也没什么问题。

在这个世界上,好人不怕,坏人也不怕,就怕时好时坏、无端抽风的人。

杨镐偏偏就是个抽风的人,不知是那根筋有问题,突然发火了:

“国家养士,只为今日,若临机推阻,军法从事!”

完事把上方宝剑挂在门外,那意思是,谁敢再说话,来一个干一个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灵师

漫漫何其多

绝顶聪明大至尊

灼星

人间第一刀

持灯者

极道武圣:肉身无敌的我手撕诡异

张道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