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6部_第四章 最终的乱战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詹三本又行动了。

不久之后,这位仁兄在宫里闲逛,偶然看见了太医,就上前打招呼,一问,是进宫给皇后看病的。换了别人,这事也就完了,但詹三本不是别人,他就开始琢磨了,这皇后怎么就生了病呢,再一打听,原来是夫妻双方闹矛盾,皇后搬到别处去住了。

好了,好了,用功的时候又到了,詹三本琢磨来琢磨去,又上了第二本:

“臣最近听说皇后已经搬到别处居住,而且已经住了近一年,最近身体还不好。臣觉得这件事情陛下不应该不理啊,要知道皇后是先皇选定的,而且一向贤淑,现在您不去看望皇后,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,那可怎么得了?

“所以希望皇上听我的话,前去看望皇后,臣就算死,也好过活着了(虽死贤于生)。”

这就是无理取闹了,人家夫妻俩吵架,与你何干,还要你寻死觅活?

隆庆收到奏疏,大为恼火却不便发作,不回答又不行,只好回了个话:

“皇后生了病,所以才住到别处去养病。我的家事你怎么知道,今后不要乱讲话!”

就这样,詹仰庇出名了。他本来预计这次投机是要挨板子的,但现在居然毫发无伤,这笔生意做得太值了,正是所谓——中外惊喜过望,仰庇益感奋(原话)。

感奋不已的詹仰庇再次感奋了,他决定再接再厉,把弹劾进行到底。很快,他就上了第三本,这一次他把矛头对准了宫内的宦官,说他们多占田产,收取赋税,希望皇帝陛下驱逐他们。

事实证明,詹仰庇先生的弹劾,欺负欺负隆庆皇帝这样的老实人还是可以的,但对付真的坏人,那就不灵了。宦官们立刻找了个由头,坑了他一把,把他赶出了京城。

参考消息

不屈不挠

这一次没成功,隆庆二年十二月,穆宗再次提出采办珠宝的要求,马森又毫不犹豫地给了他当头一棒:存银不足。穆宗勃然大怒,我的用度减了那么多,到现在还用老爹剩下的,有这么欺负人的吗?百官诤谏不听,限三日内采买珍珠宝石若干。隆庆四年五月,穆宗又起了买珠宝的念头,这道命令如同捅了马蜂窝,户部给事中们个个捧着核算清单发起了围攻,穆宗懵了,于是请出老祖宗的法宝——廷杖,领头闹事的给事中李已被打了一百棍,其他人也各自论罪,才算勉强将势头压了下去。

起于弹劾,终于弹劾,詹三本到此终于功德圆满。十几年后,他还曾经复起,担任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为了巴结当时的大学士王锡爵,甘当打手四处骂人,后又被人骂走。事实证明这位仁兄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人格。

隆庆皇帝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人,说得好听点儿是读过书的大臣,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牌照的骂街流氓。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如内阁的那几只老狐狸,实在是疲于招架。

所以从登上皇位的那天起,他就意识到了这样一点:皇帝是不好干的,国家是不好管的,而我是不行的,国家大事就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干,自己能过好小日子就行了。

事实证明,正是这个判断使大明王朝获得了重生的机会。

那么谁是信得过的人呢?对于隆庆而言,自然就是身边的那几位讲官了,除殷士儋外(原因很复杂,后面再讲),高拱、张居正、陈以勤都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于是在隆庆初年(1567),礼部尚书陈以勤与吏部左侍郎张居正同时入阁。至此内阁已有六人,他们分别是首辅徐阶,次辅李春芳、郭朴、高拱、陈以勤、张居正。

请注意上面的六人名单排序,它的顺序排列实在非同寻常。

在明代,内阁是讲究论资排辈的,先入阁的是前辈当首辅,后来的只能做小弟当跟班,那小弟怎么才能做首辅呢?很简单,等前辈都死光了,你就能当前辈了。

这里特别说明,早你一天入阁就是你的前辈,你就得排在后面,规矩是不能乱的。可能有人要问,要是两人同一天入阁怎么办呢?

那也简单,大家就比资历吧,你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,我是嘉靖二十六年的,那你就是前辈。如果连资历也相同,就比入阁时候的官级,你是正部,我是副部,你还是前辈。如果官级也相同,那就比年龄,反正不分出个先后不算完。

所以张居正虽然与陈以勤同时入阁,但论资历和官级,他都要差点儿,只能委屈点儿,排在第六了。

其实,这种排序本也说不准,要说起来,排第二的李春芳还是陈以勤的学生,谁让人家进步快呢?这种事情,不能怨天尤人。

这就是隆庆初年的内阁顺序表,考虑到排序,再看看前面几位生龙活虎的状态,如果按自然死亡计算,张居正要想接班,至少也得等到七八十,这还是保底价。

不过幸好,除了论资排辈外,我国也不缺乏其他的优秀传统,比如不斗到死不罢休的斗争哲学。

就在张居正刚刚入阁之后不久,一场猛烈无比的风暴来临了。

正所谓十处打锣,九处有他,这次挑事的又是一位老熟人——胡应嘉。

弹劾,归隐

虽说上次投机不成,没有搞掉高拱,反而结了仇,但胡应嘉没有辞职,更没退休,这位仁兄注定是闲不下来的。很快,一个偶然事件地发生,为他提供了新的发挥途径——京察。

明代的官员制度是很严格的,每三年考核一次,每六年京察一次。顾名思义,京察就是京城检察,对象是全国五品以下官员(含五品),按此范围,全国所有的地方知府及下属都是考察对象(知府正五品)。

当然,也包括京城的京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绝世唐门之天命大反派

香橙大魔王

一日三省吾师

于一画

魔法炼气士

夕外

天魔之引

丁朿

人鱼陷落

麟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