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_第一章 明君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这位混派领军人物终于混不下去了,他这才收拾行李,离职滚蛋了。他这一走,混派的弟子们如尹直等人也纷纷开路,混派大势已去。

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刘吉,这位刘棉花实在名不虚传,他眼看情况不妙,立刻见风使舵,换了一副面孔,主动批评起朝政来,甚至对朱祐樘也是直言进谏,朱祐樘要封自己老婆的弟弟当官,他故意找茬儿,说应该先封太后的亲戚,不能偏私,颇有点儿正直为公的风范。

刘吉自以为这样就可以接着混下去,可他实在是小看了朱祐樘,这位皇帝自小在斗争中长大,什么没见过,他早就打探过刘吉的言行,知道这位棉花兄的本性,只是不爱搭理他,可他现在竟然主动出来惹事找抽,那就不客气了。

他派了个太监到刘吉的家里,直截了当地告诉他:你最好还是早点儿退休,不然就要你好看。

刘棉花再也不装了,他跑得比万掌门还要快,立刻卷起铺盖回了老家。

五大派终于全军覆没。赶走了这些垃圾,朱祐樘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,他召集了两个关键人物进京,准备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。

这两个人一个叫王恕,另一个叫马文升。

先说这位王恕兄,在当时他可是像雷锋一样的偶像派人物,成化年间,混派官员们天天坐机关喝茶聊天,只有这位仁兄我行我素,认真干活,俗语说:两京十二部,独有一王恕。可见他的威望之高。

而且此人还有一个特长——敢骂人。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显贵,只要干了坏事,被他盯上了一准儿跑不掉,一天连上几封奏折,骂到改正错误为止。

而且此人每次上朝都会提出很多意见,别人根本插不上话,到后来大家养成了习惯,上朝都不说话,先看着他,等他老人家说完了再开口。有几天不知道这位老兄是不是得了咽喉炎,上朝不讲话了,结果出现奇迹,整个朝堂鸦雀无声,大家都盯着王恕,提出了一个共同的疑问:

“王大人,你咋还不说话呢?”

朱见深算被烦透了,他每天都呆呆地看着这位王大人在下面滔滔不绝,唾沫横飞,搞得他不得安生。他想让王恕退休,可这位仁兄十分敬业,从成化初年(约1465)一直说到了成化十二年(1476),朱见深受不了了,把王大人打发到云南出差,后来又派到南京当兵部尚书,可就是这样,他也没消停过。

参考消息

指窖止贪

王恕为官五十多年,生活节俭,从不肯以权谋私。对此,他的儿子多有怨言。王恕见状,悄声对儿子说:“你是怕我这样清白,将来你会受穷吗?今天就跟你说了吧,其实咱们家祖上有点积蓄,我才犯不着贪。”说罢,他将儿子领到后宅,伸手指道:“这是藏金之处,有金一窖。”又指:“这是藏银之处,有银一窖。”说得像煞有介事,儿子听了,觉得以后自己可以高枕无忧,就再没动过不安分的想法。王恕去世后,他的儿子动了挖金的心思,跑去后院挖金窖和银窖,却连一个铜子儿都没发现。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父亲是用这个方式来消除自己的贪念!

王大人时刻不忘国事,虽然离得远了点儿,也坚持每天写奏折,有时一天几封,只要看到这些奏折,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的身影就会立刻浮现在朱见深的眼前。

就这样,王大人坚持写作,一直写到了成化二十二年(1486),七十大寿过了,可习惯一点儿没改,朱见深总是能够及时收到他的问候。

当年又没有强制退休制度,忍无可忍之下,朱见深竟然使出了阴招,正巧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上书要求退休,朱见深照例批准,却在上面加上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:

“王恕也老了,就让他退休吧。”

听到这句话,大家都目瞪口呆,马显退休,关王恕什么事?可朱见深也有一肚子苦水没处倒:

“我是个不愿意干活的懒人,可也实在经不起唠叨,不得以出此下策,这都是被王老头逼的啊!”

王恕啥也没说,干净利落地收拾东西回了家。这一年,他七十一岁。

朱见深是个得过且过的人,他在世上最怕的只有两个字——麻烦。王恕这种人自然不对他的胃口,可是朱祐樘与他的父亲不同,他十分清楚王恕的价值。

于是在弘治元年(1488),七十三岁高龄的王恕被重新任命为六部第一重臣——吏部尚书。这位老兄估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虽然年纪大了,却干劲儿十足,上班没几天就开始考核干部,搞得朝廷内外人心惶惶。可这还没完,不久之后,他向皇帝开刀了。

王恕表示,每日早朝时间过短,很多事情说不完(符合他的特点),为了能够畅所欲言,建议皇帝陛下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,搞一个午朝。

这事要搁到朱见深身上,那简直就是晴天霹雳,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,但朱祐樘同意了。

这就是明君的气度。

王恕做了吏部尚书,开始折腾那些偷懒的官员。与此同时,另一个实权部门——兵部,也迎来了他们的新上司——马文升。

说来滑稽,这位马文升大概还能算是汪直的恩人,他的资格很老,成化十一年就当上了兵部侍郎,此后一直在辽东守边界,当时汪直的手下在辽东经常惹是生非,挑起国际争端,可每次闹了事就拍拍屁股走人,帮他收拾残局的就是这位马文升,到头来领功的却是汪直。

时间一长,汪直也不好意思了,曾找到马文升,表示要把自己的军功(挑衅闹事)分给他一部分,马文升却笑着摇摇头,只是拉着汪直的手,深情地说道:“厂公,这就不必了,但望你下次立功前先提前告知一声,我好早作准备。”

汪直十分难堪,怀恨在心,就找了个机会整了马文升一下,降了他的官,直到汪直死后,马文升才回到辽东,依旧守他的边界。

朱祐樘是个明白人,他了解马文升的能力,便召他入京担任兵部尚书,这位新任的国防部长只比人事部长王恕小十岁,也是个老头子。可他的手段比王恕还厉害,一上任就开除了三十多个贪污的军官,一时之间兵部哭天抢地,地动山摇。

这下马文升算是捅了马蜂窝,要知道,兵部的这帮丘八可都是粗人,人家不来虚的,有的下岗当天就回家抄起弓箭,埋伏在他家门口,准备等他晚上回家时射他一箭。

马文升也是个机灵人,从他的耳目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,便躲了过去。可这帮人还不甘休,竟然写了诋毁他的匿名信用箭射进了长安门,这下子连朱祐樘也发火了,他立刻下令锦衣卫限期破案,还给马文升派了保镖,事情才算了结。

这两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虽然头发都白了,却精神头十足,他们官龄也长,想当年他们中进士的时候,有些官员还在穿开裆裤呢,论资排辈,见面都要恭恭敬敬叫他们一声前辈,而且这两人都经历过大风大浪,精于权谋,当年汪直都没能奈何他们,何况这些后生小辈的小把戏?

参考消息

超级元老

中国人很多事儿都讲究资历。就拿官场来说,能称得上三朝元老的,就相当了不起,称得上四朝元老的,那更是凤毛麟角。至于五朝元老,历史上,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的人虽然不多,但并不代表没有,他们分别是:唐朝的郭子仪(历则天、玄宗、肃宗、代宗、德宗五朝)、五代的冯道(历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契丹五朝,前后共计十个皇帝)、明朝的马文升(历代宗、英宗、宪宗、孝宗、武宗五朝)、高(历成祖、仁宗、宣宗、英宗、代宗五朝)——铁打的元老,流水的皇帝,官做到这个份上算是做到家了。

朱樘的三把火

就这样,二位老前辈上台之后一阵猛搞,没过多久就把成化年间的垃圾废物一扫而空,盛世大局就此一举而定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绝世唐门之天命大反派

香橙大魔王

一日三省吾师

于一画

魔法炼气士

夕外

天魔之引

丁朿

人鱼陷落

麟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