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_第八章 殉国、疑团、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中国兴科举近一千三百年,却仅出了六百三十八位状元,这其中有幸连中三元者更是凤毛麟角,平均一百年才出上一个,他们分别是:唐朝的崔元翰(河北定州人)、张又新(河北深县人);宋朝的孙何(河南汝南人)、王曾(山东益都人)、宋庠(湖北安陆人)、杨寘(安徽合肥人)、冯京(广西宜州人);辽国的王棠(河北涿县人);金国的孟宗献(河南开封人);元朝的王宗哲(河北无极人);明朝的黄观(安徽贵池人)、商辂(浙江杭州人);清朝的钱棨(江苏苏州人)、陈继昌(广西临桂人)。

暴行

朱棣终于坐上了他的宝座,他认为这是自己当之无愧的,因为他为之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。多少次命悬一线,多少次功败垂成,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和成功。

而在短时间的兴奋后,朱棣立刻意识到,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那就是清除那些反对他坐上皇帝宝座的人。于是历史上一幕罕见的暴行开演了。

朱棣首先找到的是方孝孺。他知道方孝孺名满天下,而且道衍早在他攻下京城之前就对他说过:“殿下攻下京城后,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,但你一定不能杀他!如果杀了他,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!”

有这位军师的警告,朱棣自然不敢怠慢,他预料到方孝孺一定不会轻易投降,但他也不会想到事情居然会演变成一次破历史纪录的惨剧。

朱棣在大殿接见了方孝孺,他希望方孝孺能够为他起草诏书。其实所谓起草诏书找其他人也可以,但如果是方孝孺亲自写的,能够起到安抚天下人心等更好的作用。所以这份诏书非要方孝孺写不可。

但朱棣绝不会想到,方孝孺应召而来,并不是给他写诏书的,而是拿出了言官的本领,要和朱棣来一场继位权的法律辩论。

方孝孺哭着进了大殿,不理朱棣,也不行礼。朱棣十分尴尬,劝说道:“先生不要这样了,我不过是仿照周公辅政而已啊。”

这句话激起了方孝孺的愤怒,他应声问道:“成王在哪里?!”

“自焚死了。”

参考消息

明版荆轲

永乐二年的一天,朱棣接到一位天文官的报告,称发现一颗偏红色的彗星正犯帝星,乃大凶之兆,让他做好防范。临朝时,朱棣时刻保持警惕,发现御史大夫景清的步伐有些反常,就命护卫将其拿下,搜身后发现他外披朝服,内着绯衣,腰藏短剑。朱棣质问:“携剑上朝,你要干什么?”景清大喝:“叔夺侄位,如父奸子妻。你背叛了太祖的遗命,是地道的奸臣贼子,我要为故主报仇,可恨没能成功!”朱棣勃然大怒,对他实行了剥皮添草的残忍虐杀,并悬于长安门示众。即便这样,朱棣还不解恨,又实行惨无人道的“瓜蔓抄”,景氏一族,几乎被杀绝。

“成王的儿子呢?”

“国家要年长的君主。”

“那成王的弟弟呢?”

“这是我的家事。”

社会青年朱棣终于领教了最佳辩论手兼继承法专家方孝孺的厉害,他没有那么多的耐心,让人拿出了纸和笔给方孝孺,逼他写。

方孝孺不写。

继续强逼。

方孝孺写下“燕贼篡位”四字。

朱棣已经愤怒得丧失了理智。

“你不写,不怕我灭你九族吗?!”

“诛我十族又如何!”

实事求是地看,方孝孺说这句话并不一定真想让朱棣去诛灭自己的九族,然而他却不了解朱棣,朱棣不是那种口口声声威胁说不让你看到明天的太阳之类的话的人,但他却可以保证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照在你的坟头。

而且他十分精通暴力法则,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它,至少他的使用技巧已经超过了当年的陈友谅,因为他懂得一条重要准则:

暴力不能解决一切,却可以解决你。

他让人把方孝孺拉了出去。

方孝孺的最终结局是:凌迟,灭十族。

历史上从来只有九族,但人类又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创造力。那多出来的一族要感谢朱棣的发明创造,他为了凑数,在屠杀的目录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。

方孝孺是一个敢于反抗强暴的人,他虽然死得很惨,却很有价值,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,为我们所怀念。

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,杀人犯在残杀第一个人时是最困难的,

但只要开了先例,杀下去是很容易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灵师

漫漫何其多

绝顶聪明大至尊

灼星

人间第一刀

持灯者

极道武圣:肉身无敌的我手撕诡异

张道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