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明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_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,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(全),当年明月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参考消息

明朝的丹书铁券

读《水浒传》的人对“丹书铁券”印象深刻,后来上梁山的柴进柴大官人家里就有这种东西。丹书铁券实际上是封建帝王奖励功臣、笼络人心的产物,最早始于秦始皇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将帅受封,功臣的特权荫及子孙。四海之内,皆以丹书铁券作为沾沐皇恩的凭证。汉高祖时,与功臣剖符作誓,丹书铁券,金匮石室,藏之宗庙。宋太祖灭南唐后,曾召吴越王入朝,送他回国时赏赐了他一个黄绸包袱,并叮嘱这位王,路上千万别打开,回家再看。这个王在路上越想越不对,于是就打开了。里面有一块丹书铁券,还有十封臣下请宋太祖趁召见他的时候除掉他的密奏。吴越王立即哆嗦起来,第二年,就把自己的地盘全都给了宋朝。朱元璋准备大封功臣,赐以铁券,但不知何种式样为宜。听说吴越忠肃王后裔台州百姓钱允一之家收藏有唐昭宗所赐的铁券,便遣使索取,以其式样,加以修改造成。

免死铁券

胡惟庸这个人看问题不行,看人倒还是有一套的,他发现李善长不吃他那一套,便开始走亲戚路线。恰好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儿女亲家,于是胡惟庸便把李存义拉下了水。李存义得了好处,便不停地游说李善长。李善长刚开始的时候还严词呵斥李存义,后来听得多了,也就默许了,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“我已经老了,等我死后,你们自己看着办吧(吾老矣,吾死,汝等自为之)。”

李善长就这样被拉下了水。

胡惟庸终于放心了,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,你朱元璋能把我怎么样?你能做皇帝,我就不能吗?

现在看来,他确实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。

但胡惟庸的这些活动确实给朱元璋出了道难题,毕竟如此之多的大臣都是一党,朱元璋要考虑如何分化瓦解他们,才能消灭胡惟庸的势力,而这又谈何容易,真是一道难题啊。

然而朱元璋在听完密探对胡惟庸反常举动的报告后,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难题,水平是相当的高。

“那就都杀掉吧!”

杀人偿命

在杀人这件事情上,朱元璋一向是说到做到的,他冷眼旁观胡惟庸的一举一动,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。而胡惟庸也积极做着对付朱元璋的准备,他知道自己和朱元璋迟早有一天会正面交锋的。

这一天很快到来了。

在一次出游中,胡惟庸的儿子坠马,死于路过的马车轮下。胡惟庸一怒之下没有通知司法部门就杀了马车夫。这件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里,他命令胡惟庸向他解释这件事情。

胡惟庸赶到朱元璋处。他在路上已经想好了所有的借口和说辞,一见到朱元璋,他便忙不迭地诉起苦来,说自己是如何可怜、儿子如何孝顺、马车夫如何不遵守交通规则、违章压线行驶等等,而朱元璋的态度非常奇怪。

他只是沉默,用冷冷的眼光看着胡惟庸。

胡惟庸仍不知趣,不停地述说着委屈,等到他发现在这场两个人的对话中始终只有一个人说话时,他停住了,看着朱元璋,他发现朱元璋也正看着他。

令人恐惧的沉默。

朱元璋终于站了起来,他走到胡惟庸面前,用不大却十分清楚的声音平静地说道:“杀人偿命。”

然后他飘然而出,没有再看胡惟庸一眼。

胡惟庸呆住了,他一直坐在椅子上,呆若木鸡地看着前方。

突然,胡惟庸的手颤抖起来,他用身体压住自己的手,但是没有用,他全身都抖动起来,就如同一个抽风的人。

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惧了,这是他身体的自然反应。

在家中与那些同党商议的时候,他觉得朱元璋似乎软弱得不堪一击,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,而朱元璋并没有什么亲信。随着他的同党人数的增加,他不断地感觉到自己的强大。在同党的吹捧中,他似乎看到自己将要取朱元璋而代之,成为最高的统治者!

而当他真正面对朱元璋的眼神时,他才感觉到,自己和面前的这个人差得太远。自己也算是个人才,但自己的对手似乎并不是人,而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刀。

朱元璋是这样走到这一步的:从茅草屋的风雨到皇觉寺的孤灯,从滁州的刀光剑影到鄱阳湖的烽火连天,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,自尸山血海里站立起来;他经历过无数的磨难,忍受过无数的痛苦,他不畏惧所有的权威,不惧怕任何的敌人;一个个盖世枭雄在他面前倒下去,他见过的死人比胡惟庸见过的活人还多!

胡惟庸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善长不愿意和朱元璋为敌,不是他没有野心,而是因为畏惧。

不用交手,胡惟庸已经明白,自己上错了擂台,他跟朱元璋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。

但后悔已经太晚了,就一条路走到黑吧。

之后发生的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说法,很多史料记载,是胡惟庸准备谋反,为人揭发,所以朱元璋动手解决了胡惟庸。然而也有一些史料记载,此事另有隐情,在我看来,后者可能更有可信度。

洪武十二年(1379)十月,占城国(今越南中部)派使节来南京进贡。但是胡惟庸没有将此事奏报给朱元璋知道,这应该可以算是严重的外交事件,朱元璋得知占城国使团抵达京城时,长期累积的怒火终于爆发,他严词训斥了应对此事负责的胡惟庸和汪广洋(时任左都御史)。

其实这个时候,胡惟庸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认错,谁没有个打瞌睡的时候呢。但他却和汪广洋把责任推给了礼部,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事。

朱元璋充分显示了他的创意性思维,并将之运用在这件事的处理上,他没有被胡惟庸牵着鼻子走,去查询到底是谁干了这件事,而是先处死了汪广洋,然后囚系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官员。

既然不是你就是他,那我把你们都抓起来一定是没错的。

刀已经架在胡惟庸的脖子上了,何时砍下只是个时间问题。

他并没有等太久。

涂节是胡惟庸的死党,他当时的职务是御史中丞,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官职。他在胡惟庸集团中的作用非常重要,发动舆论攻击政敌,拉帮结派图谋不轨,哪样都少不了他,胡惟庸一直把他看做自己的亲信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绝世唐门之天命大反派

香橙大魔王

一日三省吾师

于一画

魔法炼气士

夕外

天魔之引

丁朿

人鱼陷落

麟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