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莽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3章 恩科过关宝典,穿越崖山:我赵昺绝不跳海,苍莽山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无数的士子们看到官兵们到来,一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
吵吵得最凶的李、张两位举人也停止了争吵,一时间忘了让店小二退钱。

“所有人不得闹事,都在原地站好了,违令者严惩不贷!”张老将军气势如虹地大吼一声。

江钲不愧是老行伍赤身,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将,杀气稍微释放一点,立刻就镇住了场面。

苏刘义站在一张兵丁搬来的桌子上,对着乱哄哄的学子们说道:“官家上个月就昭告天下,今年恩科既考六经,又侧重于杂学。尔等没有看到朝廷的告示么?”

所谓的六经,就是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。

汉朝的察举制和征辟制,通过举荐贤才的方式来任用官员。

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,根据出身、品德来考核民间人才。

最普遍的现象是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。

南北时期提出:“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,随才录用”。

已经较之前已经进步很大。

大家都知道科举考试,事实上是萌芽于南北时期,隋唐形成定制。

宋代由于经济、文化高度发达,科举考试打破了传统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,也是制度最完善,最鼎盛的时期,可以说是科举考试的新纪元。

宋朝科举一般分三步走,解试(乡试主考官)、省试和殿试。

宋朝殿试是太祖增加的,形成三级跳制度。

解试俗称乡试,又称为州试,是入门级别的考试。

乡试可不是在乡里举行的考试,相当于在后世各省的省会城市举行的。

这个是第一阶段,考过关了才能参加下一步的“省试”。

考中者称为“举人”,第一名为解元。

悲催的是宋朝的“举人”资格只有三年期限,也就是说是一次性的。

等到三年之后考不过第二关的话,初赛“乡试”成绩作废……

只能从头开始考试吧。

南宋初期有个状元考了四次乡试……

总的来说,唐宋时期省试难考,明清秀才难考……

省试也叫礼部试,明清时期称为会试。

这一次相当于全国统一考试。

(这里的“省”可不是后世的某某省,某某自治区。指的是尚书省。)

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,每三年一次,遇皇室庆典加恩科,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,因此又称“春试”、“春闱”、“礼闱”。

考中者称为“贡士”,第一名叫“会元”。

最后就是殿试了,其实也是省试的复试,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,所以又称为“天子门生”。

合格者称为“进士”,第一名叫“状元”。

“殿试” 据传是女皇武则天首创的。

宋初殿试淘汰率大约三分之一,这些屡次不中的考生心怀怨气,致使部分考生投靠宋朝死敌西夏。

宋仁宗时期开始采用“殿试不淘汰”原则,但却影响着最后的排名。

殿试的排名相当重要,故而考生十分重视。

所以宋朝前期考过第二关的叫“贡士”,到了宋仁宗时期只要过了第二关就直接“进士”了。

这其实也是宋朝拉拢士大夫的一种手段,故而宋朝被称为赵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。

宋朝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朝代,这也和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有关。

宋朝时期开始采用“三甲”进士来区别对待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带个皇妃回现代

倩影已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