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门一儒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8章 李世民兴修水利,行亲耕礼,推背图之大唐帝国,鹿门一儒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贞观三年(公元629年)正月初十,朝会。

李世民对群臣们说:“

今年春耕,朕作为大唐天子,应为天下百姓做表率,决定重新举行已废弃多年的亲耕礼。”

杜如晦启奏:“微臣建议:先农坛已建好,这次亲耕礼可以定在正月二十一日,就在先农坛举办祭拜神农氏仪式,然后在先农坛旁的籍田举行亲耕礼。”

李世民说:“准奏!朕还有一事在思虑,去年大旱,让不少地区农业收成减产,今年要吸取教训,看怎么能杜绝旱灾?”

群臣们听到李世民的提问,感觉到问题挺棘手,都沉默不言。

这时,袁天纲出列起奏:“圣上,微臣认为要杜绝旱灾,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兴修水利灌溉工程。”

李世民一听,眼睛一亮,急忙问:“怎样兴修水利灌溉工程?”

袁天纲继续奏:“为了加强水利建设,建议设立专门的治水机构,具体讲,在工部设置一水利部门,掌管全国的河渠疏浚与灌溉工程;在京师长安专门设置一个水利部门,掌管京师长安的河渠疏浚与灌溉事宜。”

袁天纲看李世民对自己的建议非常感兴趣,于是就将现代通行的河长制借鉴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。他继续建议:

“在大唐帝国的每条河流都设河长,即全国十个道、州、县、里都建立河长制,各道都督、各州刺史、各县县令、各里里长都兼任辖区内河流段的河长,负责自己所管辖的河流段的河渠疏浚,及依托河流建立农田灌溉水系工程。这样既保证了干旱季节有充足的水源灌溉,又避免了涝灾的发生,一举两得。”

李世民及群臣都没听说过这种先进管理模式,都听得入神了。

袁天纲继续说:“为了保证此项制度能够贯彻下去,实行一票否决制,即:吏部把各道、州、县河渠疏浚和农田灌溉的优劣作为各级官员的考核硬件指标,考核表现优秀者升职,考核表现差的降职。御史台将御史们分片包干,分派到各道去巡查,监督各道的河渠疏浚与灌溉工程的完成质量,发现有工程质量问题就严查督办。”

袁天纲说完,李世民觉得意犹未尽,还想继续挖掘他脑袋里的智慧:“袁爱卿,你还有什么建议,通通说出来。”

袁天纲想了想,又说:“微臣认为隋炀帝举全国之力建大运河,虽然隋朝灭亡了,大运河是一项不利于当代,但可以造福千秋的宏伟工程。”

袁天纲话说到此处,停顿了一下,他开始说重点的了:

“京师长安的漕运问题,一直是困扰朝廷的一大难题。我建议:发挥大运河洛阳段的漕运功能,把洛阳建成大唐帝国的交通枢纽中心。大唐帝国一多半的税赋来自于江淮地区,江淮地区的装运漕运和税粮的船队,可以通过大运河抵达洛阳。再由洛阳运到长安。

同样,从西域运来的马匹、玉器、玻璃制品等商品,也可以通过大运河洛阳段,源源不断地流向江淮地区及全国各地;从全国各地转运而来的绸缎绢帛茶叶等物资,又从洛阳贩运往西域。

现在首要解决的难题是:由于隋朝末年的连年战争破坏,大运河的河道出现了荒废、堵塞现象,需要大运河沿河的河长们及时修葺、疏浚,尤其是重点整治大运河洛阳段。”

袁天纲奏罢,李世民大悦,说:“准奏! 诏命在工部设水部郎中和员外郎,掌管全国的河渠疏浚与灌溉工程;在京师设左都水监,掌管京师河渠疏浚与灌溉事宜;在洛阳右都水监,掌管大运河洛阳段的疏浚及洛阳地区农田灌溉事宜。吏部考核全国官员的政绩时,增加一项河长制履职考核。御史台负责巡查、监督各道河渠疏浚与灌溉工程的工程质量问题。”

正月二十一日。李世民率文武百官到长安东郊的先农坛举行“亲耕礼”仪式。

“亲耕礼”那天,先农坛热闹非凡,长安东郊的百姓们都围在先农坛周围,都想亲眼目睹大唐天子亲自耕田。

上午巳时,祭祀先农大礼正式开始。李世民登上先农坛。祭祀先农的祭品,用了已宰杀的牛、羊、猪各一头作为太牢之礼。

李世民在先农坛上,念祝文:

“敢昭告于太社之神、太稷之神:惟神赞辅皇只。发生嘉谷、粒我烝民。万世永赖。时当亲耕之礼,严告祀报谢,谨以三牲齐粢盛庶品。备兹瘗祭。尚享。”

祭祀先农礼完成之后,李世民走下先农坛,到具服殿更换亲耕服准备亲耕;三公、诸王、尚书、卿也迅速更换官服。

更衣完毕,李世民来到籍田边上,籍田卫一亩三分地。礼部官员奏请圣上行籍田礼,司农卿窦静毕恭毕敬地跪献御用耒耜,万年县县令毕恭毕敬地跪献牛鞭。

陪同李世民一起耕籍田的还有三公、诸王、尚书、卿共十二人,他们一人一套耒耜,也就是十二套耒耜。亲耕大礼按照惯例,首先李世民作为皇帝先耕田,李世民耕田的次数是三推,就是往返犁地三趟。接下来是三公、诸王、卿按照次序耕田。三公、诸王耕田的次数为五推;尚书、卿耕田的次数为九推。

李世民下到皇帝的籍田。籍田卫亲自左手扶耒耜,右手执鞭,在耕牛后面耕地,两位老农负责左右两边牵着耕牛在前引导,太常寺官员唱赞仪式开始,在太常寺官员的引导下,李世民开始行亲耕礼。一时间鼓乐齐鸣,禾词歌起,旗幡飘扬。

李世民执耒耜扬鞭在耤田中亲自耕地。在李世民身后,一老农手捧青箱,一老农播撒种子,协助李世民做劝课天下百姓的示范性耕耘。如此往返犁地三次。

从耕的三公、诸王、尚书、卿等官员在各自的籍田里耕地。待李世民的三推三返完成亲耕礼,耕毕,禾词歌停止。司农卿窦静与万年县令跪受耒耜和牛鞭,分别放置犁亭、鞭亭。

李世民登上观耕台,观看三公、诸王、尚书、卿等官员耕田直至耕田完毕。

当礼部官员奏报“耕耤礼成”时,乐队奏乐。这时,装扮成农夫农妇的孩童们奉上小麦、粟、豆等谷物,祈盼皇恩普照,五谷丰登。

耕田完后,李世民亲赐在场的百姓每人两个蒸饼、十两猪肉;奖赏参加耕田的老农每人两匹绢。

中书舍人岑文本向圣上献上一篇《籍田颂》:

“正位恭已,体元得一。望之如云,就之如日。郊庙致敬,山川咸秩。教先大道,学敦儒术。宪章载记,殷鉴周宣。回舆南亩,驻跸东廛。亲耕帝藉,躬稼大田。方期多稼,介此丰年。富实教资,农惟政本。上敦播植,下勤藨蓑。荣辱既着,淳朴可反。礼节既兴,登封何远?式敷帝典,载穆王度。元良育德,维城作固。股肱周召,爪牙信布。比汉之兆,方周之祚。”

李世民龙颜大悦,进封岑文本为“中书舍人,兼检校中书侍郎,赐从三品紫色官服。”

此时,文武百官纷纷跪拜,高呼:“祝我大唐风调雨顺、谷物丰登。”然后天子銮驾起驾回宫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梨小呆修真记

梅无阙

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,开局遭追杀

着花无丑

替嫁傻妾

颜稣洛

重生三国,我抢了刘备的皇叔

梦随本心

外挂大军阀

很好很强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