狸猫换银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5章 照相,穿在1977,狸猫换银子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二天果然又是一个大晴天。

下了半晚的暴雨将土路冲刷成泥泞,等太阳出来,不一会儿又晒成坚固的土路,只是路上多了些人和牛的脚印。

倒是少了些灰尘。

一夜过去,河水暴涨了两三米,距离堤面只有7米左右的距离。

要问怎么知道这么清楚?

非常简单。

就在外河堤上,每隔一段距离,就有一长排顺着坡面延伸到水里的“水位尺”。

这些水位尺就是顺着河堤而下的一根根的水泥柱子,外表用石灰刷成白色,具体的水位线则用红漆标注,然后写上数字,哪怕是文盲来了,只要他能认识钱,就能知道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。

农民们就是靠每天巡查这些水位尺,将自己登记的测量结果报给小队,小队再报给大队,大队报给水利所,……以此类推,无数个水利所的数据汇总到省水利厅,便构成了一个省的水文变化数据资料。

这些资料可不会白费。

水利厅要将这些资料汇总,提炼出重要河段的水位信息,并每天在固定时段,通过广播电台对全省进行广播。

整个江南流域的水运船舶,全部都是通过收听这些水位信息,掌握第一手的全流域水位资料。然后据此判断哪条河流可以通航;哪条河流水流特别湍急,需要“高手”掌舵;哪条河流水位过低,要从别的河流绕路;哪条河流水位较浅,在某处可能会触礁……

如果水位上涨过快,也是由水利厅和地方水利局发出预警信息,并由真正的专家进行“会诊”,给出预判结果,交由上级决策,判断是需要守堤还是分洪。

比如98年的时候,长江爆发大洪水,眼看水位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线,在最危险的时刻,就是水利部汇聚了全国的几十位水利专家,所有人常驻荆州宾馆,通过不分昼夜的计算,得出“不需要分洪”的结论,供同住在那里的副总决策。

副总就是以此为依据,扛住了要求分洪的压力,叮嘱子弟兵守牢大堤,堤在人在、堤亡人亡!

最后除了极个别乡镇因大堤溃口被淹没,整个荆江地区最终得以完整保存,尤其是守住了下游武汉、以及更下游的地区。

所以说,这些不起眼的一根根水泥柱子,却关系到长江流域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……

陈凡骑着小母马,跟在杨书记他们后面,一路数着水位尺,将整个卢家湾范围内的河流都巡视了一遍。

这么长的距离,自然是所有人都骑着马,如果只靠两条腿,一天都不一定能走完。

在大堤上,一夜之间建起无数哨棚,每隔500米就有一座。

绝大部分的哨棚都是草棚,几根木桩做支架,墙壁就是草席,稻草就是屋顶,里面一大半的位置堆着麻袋和铁锹,这是随时准备装土堵水用的,剩下的一小半地方,才摆着3张竹床,这便是防汛值守人员睡觉的地方。

除了草棚,另外还有十几所油布搭成的防雨棚,不过这些雨棚旁边也正在修建新的草棚,未来两三个月,这里就是防汛员的住所。

也难怪昨天陈凡提出修建永固哨所,并解决掉高度差的问题后,几位领导都一致同意。

就现在这种哨所的条件确实是太差了,人吃苦倒是其次,关键是防汛物资很容易受到损坏,如果有永固哨所,这些防汛物资无疑能使用更长时间。

如此一来,他们自然更愿意修建永固哨所。

但是烧砖需要时间,找公社打报告要水泥,更需要时间,短时间内,卢家湾的防汛哨所依然还是只能使用草棚。

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等水泥批下来,也要等到秋收以后,才能开始修建。

如果公社不批水泥?

哼哼,那就等以后再说吧!

卢家湾人愿意做贡献,可是也不能纯做贡献。既然我都已经自备红砖了,而且是为了守大堤,水利所给点水泥支持不为过吧?

要是公社和水利所连这点福利都不给,那我们也能吃苦。

不就是住草棚吗,前面二十几年不都是这么住过来的,谁怕谁啊?!

虽然陈凡很想说,建好永固哨所,最终受益的还是卢家湾人,可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,事情不是这种做法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陈伶韩蒙

三九音域

漫威之别惹熊孩子

蓬莱子

家有护身猫

林来风

原来她真的是神医

苏醒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