狸猫换银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4章 有借有还,穿在1977,狸猫换银子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谁有问题?

肯定不是陈凡!

入了生产队的账册、有领用手续、有杨队长几人帮着签字证明,还有什么好怕的?

不犯错误就能白得这么多东西,傻了才会拒绝。

在账册上签了字,顺便把上次借的白米销账,陈凡乐滋滋地将杨队长他们送出院门,又将大门闩好,转身回到房间里,对着一屋子的东西傻笑。

不容易啊,来的时候孑然一身,连口饭都吃不上,这才过了几天,就多了这么多浮财,所以说,知识就是财富,不是没有道理滴。

陈凡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,示意她也坐,然后继续说道,“你想啊,这马灯的灯罩是玻璃的,而现代工业化平板玻璃诞生于19世纪末期,本世纪初期才出现各种实用的玻璃制品。马灯最大的特点就是玻璃灯罩,只有工业化的廉价玻璃,才让马灯得以走入千家万户,你说能是古代就有的吗?”

陈凡再看旁边的东西,还剩一块9尺长的蓝色棉布、两套单衣、两条短裤、两双胶底单鞋、一个水壶、一支手电筒、三个1号电池、一个马灯、一斤煤油。

主要还是对有些东西不熟悉,需要人指点一下。

随后转头看着他,“另外还有一盏煤油灯,但不是给每个人,是一个房间一盏,没有多的。”

顿了一下,又笑着问道,“那我也问你一个,伱知道马灯是谁发明的,又是怎么来的吗?”

姜丽丽顿时俏脸通红,连连摆手否认,“没有没有。”

姜丽丽俏脸通红,赶紧站起来准备干活,她一边把东西分类放好,一边说道,

“有些知青就喜欢马灯,不喜欢煤油灯。因为马灯比煤油灯亮,还没有黑漆漆的油烟,油烟都被上面的灯罩遮住了,所以也没有很浓的煤油味。可惜马灯比煤油灯贵多了,而且要灯票,很不好买。”

姜丽丽脸色还是有些犹疑,“可是我借你的是牙粉,牙膏比牙粉贵多了。”

可是,这个马灯要怎么弄来着?

他满脸惊奇地看着马灯,“还挺有意思。”

姜丽丽轻轻摇头,“没有的,我们只有一盏煤油灯,还要自己去买煤油。”

后来马灯又被美国商人带到了上海,刚开始买马灯的,都是在上海和周边打渔的渔民,他们发现这种灯挂在渔船上,雨淋不着、风吹不灭,灯光比灯笼也要明亮多了,很方便晚上打渔,这才一下子流传开,有些外地人不明所以,只知道这是挂在渔船上的灯,便起名叫船灯、桅灯。”

姜丽丽早已拿起桌上的火柴,划燃一根,从灯罩底部伸进去点燃灯芯。

陈凡连连点头,“好。”

他提着马灯,左瞧瞧右看看,找不到可以拆开玻璃罩的地方。

姜丽丽两眼懵圈,“啊?”

算了,管他呢,反正只要来路正就不怕。

然后轻轻摇头,满眼好奇地看着他,“我不知道,是怎么来的?”

陈凡笑道,“这马灯是谁发明的,已经不可考。虽说油灯在我国很早以前就出现,但是这马灯,却是从美国传进来的。”

姜丽丽站在门口,眼里只有开心,小声问道,“陈凡,要帮忙吗?”

姜丽丽好奇地看着他摆弄马灯,“你没用过这个吗?”

便问道,“那知青发的东西有哪些?”

姜丽丽看了看,拿一样说一样,“一床单人蚊帐、一条床单、一套被面、两床棉被、两条毛巾、牙刷牙膏都是一条,一个搪瓷杯、一个铝饭盒、一把勺子、两个搪瓷盆、一个热水瓶、一块肥皂、一把弹子锁,嗯,就这些。”

看着有点不好意思的姜丽丽,陈凡笑道,“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。万一我哪天没有了,还得找你借。”

陈凡回头看了看她,尬笑了一下,“啊。”

然后好奇地问道,“那是谁发明的马灯呢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七零娇美人嫁年代文大佬

刺棠

剑神轮回

太叔炙

末世,给异类收编

白色塑料袋

修真外挂

凌乱紫零落

大秦:新世纪

屹掌柜张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