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少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9章 儿良来援,战国: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,封少水,经典美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不一会儿,儿良和田系二人双双进来,拜见俱酒。

儿良口称公子,田系口称少子,见到了南郑之地的主心骨,俱皆面露喜色。

俱酒一看儿良,嚯!小伙子长高了,也长壮了,特别是眉宇之间闪烁着一股成熟与英武之气,与之前的放羊娃已不可同日而语。

田系则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,南郑之地居然也有墨家的一部分支,而且发展了不少忠诚的信徒,可为少子所用。

儿良汇报了端木仲敖已经拿着公子的南郑守印玺,代行起了行政职能,南郑之地百废俱兴,井井有条。

俱酒听后非常高兴,仲敖这家伙妥妥的内政高手啊!

儿良还提到了从陈仓道入蜀的各种艰难与险阻,提到了各种修路、架桥、开山、涉水的过程,入蜀之行,既熟悉了路况,也锻炼了队伍。

端木仲敖一路之上还记录了陈仓道的线路、关隘、水系、地理等资料。

陈仓道一行,使儿良充分认识到了培养一支山地队伍的重要性,儿良于是一路之上收罗了不少山野少年,都是一些上高爬低的野孩子,加上原来队伍中的一些健卒,建立起一支五百人左右的山地作战队伍。

端木仲敖按晋国的规矩,将之命名为“中行军”,这是晋文公时期成立的步战部队的名称。三行分别中行、上行、下行,以中行为尊,故这第一支山地作战部队,暂称\\\"中行\\\"。

俱酒听后大喜,这简直是瞌睡送枕头,没想到儿良成长这么快,之前自己真没看走眼,放羊少年可挑大事了。

只是\\\"中行\\\"这个名称有点大了,要知道当年文公可不是单纯为了建立山地部队,那是为了不突破诸侯大国三军的规制,巧取名目,秘密建立的一军队伍,人数都是按一个军来配备的。

关于军制,俱酒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安排。但“行”就是“军”,叫“中行”就相当于是“中军”,这肯定是不太妥当的。

俱酒暂根据后世的军队建制的形制,将这一支部队命名为“营”,由于是儿良一手打造的,暂称“良字营”。儿良大喜过望,连连称谢。

俱酒又将欲图帮助巴人相氏一族的意图,并将与相长老交谈后绘出的舆图付之一观,请儿良发表意见,是否可以出兵相助。

儿良仔细看了舆图,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,于是俱酒又将相作符叫来,让他当面向儿良讲清楚。

别看儿良年纪不大,头脑相当灵活,经过一番测算之后,他认为此战可行,由自己的五百惯于穿山越脊的“良字营”、和相氏的五百战俘组成联合队伍,共同进山,相机行事。

俱酒略一思索,认为不妥,对这些巴人还是要心存戒备,当下再从自己的二千死忠军队中选出三百人加入,全军由儿良指挥。有了穿越陈仓道的经验,儿良的山地作战还是值得期待的。

此外,命令淳于浩率领一千军居于汉水南岸,随时准备接应。

儿良向俱酒提出两个问题,称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很好解决,应该此战可胜。

其一,军粮补给问题如何解决。率军深入大巴山,后续的粮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是重中之重。

其二,武器装备问题。良字营必须轻装前行,除长戈短剑之外,最多每人携带二十支箭,且不能披甲。必须有人将盔甲箭支运输上去,然后在战斗开始时披挂整齐。

其实古人作战都是这样的,行军时是不披甲的,作战前再披甲。

但目前的问题是山地作战,运输装备与武器需要相当的人力,并且还要跟得上部队的行军速度。

俱酒稍一琢磨,心中有了想法,他拍了拍田系的肩膀:

“小田呀,某有一些想法,能不能实现,就看你这个高级墨匠的本事了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梨小呆修真记

梅无阙

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,开局遭追杀

着花无丑

替嫁傻妾

颜稣洛

重生三国,我抢了刘备的皇叔

梦随本心

外挂大军阀

很好很强大